起名改名的策略与意义
作者:我若为王日期:2016-06-30 浏览量:143
● 取名改名的策略
圣人孔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
先贤荀子说:“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儒雅风流大名士苏东坡说,“世问唯名实不可欺。”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从古代开始,姓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占有神圣的地位,皇帝视名如天命,百姓不得
就犯。尤其是现代家庭,确如严复所说,总在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努力为孩子起一个好名字。
●名字超出了符号的范围
《说文解字》指出,“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意思是在人类早期年代,人们本来没有名字,只是到了晚上,天一黑下来,人们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相互识别,只好用口打招呼,相互有了一个什么称谓来称呼特定人,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这种解释说明,“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当然也不能排除许慎自己的“望文生义”,不过这一解释也认同人名的来历,人名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相互识别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它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名字作为符号的含义。如今名字已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对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码的锁定,是强化个人愿望或社会责任的“固化剂”。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可谓绝妙无比,“毛”为姓氏,是家族印记,“泽”表示润泽,“东”表示整个东方,润泽的东方具有大地复苏充满阳光之意,造就了毛泽东的伟人大志。国家前总理周恩来,按照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领导者》一书,解释为“恩赐来临”的意思,这是一个简明地刻划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名字赋予他“恩泽大地”的使命,提醒他随时随地都要和人民在一起,体察民情,共商国事。
●名字对于人的影响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和称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从一个人的姓名的分解中可以看出家庭的希望、本人的兴趣志向等。有人认为,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或符号,信手拈来,随便取名即可。其实不然。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其血型、生理节律、内在信息就已经确定了,而人们所能看到的或者每天都要互相打招呼的是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名字,而隐含在名字里的更深一层的生命寓意,却在不经意中被人所忽略了。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一个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决不是毫无意义的可以任意取之的代名词。
以汉字起名本身就带有传统文化的成份。美国一些专家发现,中国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汉字字形呈方块。方块字不仅有书法的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达丰富的理性信息,又有联想的余地。事实确实如此,中国的每一个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如三点水,人们会想到毛毛细雨,也可想到瓢泼大雨,还可想到浩瀚的大海,当这个偏旁字符号用于人名,则对人会产生有利与不利的作用,由此可见,姓名能昭示一个人的人生信息。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确有“人如其名”的现象。例如“二狗”生性粗鲁,“大虎”强悍勇猛,“嘉嘉”气质高雅,“咪咪”活泼开朗,“乐天”风趣幽默,“志刚”意志坚强,“广智”聪明虞智。当代学者钱钟书191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故家人为他取名“钟书”,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学者。有个男孩叫蒋墨迪,他三岁就知道自己名字的寓意,一次他听大人说,有人七岁就会写诗,他说:“我五岁就要学会写诗,因为我叫蒋墨迪”。父母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从不强迫他学什么,倒是他爱问些问题,看电视认识了一千余字,到七岁发表了自己的诗集《七龄童蒋墨迪诗百首》。可见,名字对人的影响,具有不可抵估的价值。中国古代儒教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道家认为,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传统文化命理学家则提倡,名者命矣,有其名则有其命,名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名字的社会意义
人的名字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当我们一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的外貌、性情、气质、经历和事迹,正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一联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突然碰到阔别多年的友人,竟茫然不识,报了姓氏之后印象仍很模糊,只有一提到名字时,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宛如昨日。年长者的体会也许更深些。可见,名字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经常看到,有些对自己生活曾有过深刻影响的名字,即使人已不在身边,但是记忆仍是无法抹去。名字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不仅仅是交往过程中起到互换信息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融进了人的希望和感情。
名字对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不可抵估的,自古以来,人们对姓名有许多说法和很多词语,如“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名声显赫”、“闻名遐迩”、“名声远扬”、“大名鼎鼎”、“名声远扬”、“名扬四海”等等。更不用说流行于现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大腕明星,对其名字的崇拜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一个名字即是一个人的化身和力量的象征。而一个成功者的前提首先就是有一个好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总要为自己选择一个佳名,甚至不惜代价起笔名、学名、艺名。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名字走运或背运的轶事,有些虽然近于荒唐,但从中却可以窥见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清顺治十六年,昆山人徐元文殿试成绩不错,但并不是优等。只因为顺治帝认为他的名字好,本人也仪表堂堂,便钦点他为状元。乾隆五十年,乾隆帝在审阅主考臣呈上的前十名试卷时,发现有一个叫胡长龄,不仅欣喜异常,钦定胡长龄为状元。原来,清朝统治者是北方游牧民族,即“胡人”;而乾隆帝此时已79岁,正向往长寿,所以要借这个名字求个吉兆。光绪三十年,直隶人刘春霖参加殿试,成绩平平,本来取在末等,因为他的名字“春霖”是“春雨”之意,再加上他的姓与“留”字谐音,恰与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恩泽永垂、流芳百世的心境相合,便将他升为状元。
就犯。尤其是现代家庭,确如严复所说,总在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努力为孩子起一个好名字。
●名字超出了符号的范围
《说文解字》指出,“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意思是在人类早期年代,人们本来没有名字,只是到了晚上,天一黑下来,人们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相互识别,只好用口打招呼,相互有了一个什么称谓来称呼特定人,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这种解释说明,“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当然也不能排除许慎自己的“望文生义”,不过这一解释也认同人名的来历,人名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相互识别的需要。
在当代社会,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它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名字作为符号的含义。如今名字已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对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码的锁定,是强化个人愿望或社会责任的“固化剂”。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字可谓绝妙无比,“毛”为姓氏,是家族印记,“泽”表示润泽,“东”表示整个东方,润泽的东方具有大地复苏充满阳光之意,造就了毛泽东的伟人大志。国家前总理周恩来,按照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领导者》一书,解释为“恩赐来临”的意思,这是一个简明地刻划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名字赋予他“恩泽大地”的使命,提醒他随时随地都要和人民在一起,体察民情,共商国事。
●名字对于人的影响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和称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从一个人的姓名的分解中可以看出家庭的希望、本人的兴趣志向等。有人认为,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或符号,信手拈来,随便取名即可。其实不然。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其血型、生理节律、内在信息就已经确定了,而人们所能看到的或者每天都要互相打招呼的是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名字,而隐含在名字里的更深一层的生命寓意,却在不经意中被人所忽略了。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一个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决不是毫无意义的可以任意取之的代名词。
以汉字起名本身就带有传统文化的成份。美国一些专家发现,中国汉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汉字字形呈方块。方块字不仅有书法的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达丰富的理性信息,又有联想的余地。事实确实如此,中国的每一个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如三点水,人们会想到毛毛细雨,也可想到瓢泼大雨,还可想到浩瀚的大海,当这个偏旁字符号用于人名,则对人会产生有利与不利的作用,由此可见,姓名能昭示一个人的人生信息。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确有“人如其名”的现象。例如“二狗”生性粗鲁,“大虎”强悍勇猛,“嘉嘉”气质高雅,“咪咪”活泼开朗,“乐天”风趣幽默,“志刚”意志坚强,“广智”聪明虞智。当代学者钱钟书1910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故家人为他取名“钟书”,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学者。有个男孩叫蒋墨迪,他三岁就知道自己名字的寓意,一次他听大人说,有人七岁就会写诗,他说:“我五岁就要学会写诗,因为我叫蒋墨迪”。父母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从不强迫他学什么,倒是他爱问些问题,看电视认识了一千余字,到七岁发表了自己的诗集《七龄童蒋墨迪诗百首》。可见,名字对人的影响,具有不可抵估的价值。中国古代儒教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道家认为,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传统文化命理学家则提倡,名者命矣,有其名则有其命,名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名字的社会意义
人的名字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当我们一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的外貌、性情、气质、经历和事迹,正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一联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突然碰到阔别多年的友人,竟茫然不识,报了姓氏之后印象仍很模糊,只有一提到名字时,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宛如昨日。年长者的体会也许更深些。可见,名字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经常看到,有些对自己生活曾有过深刻影响的名字,即使人已不在身边,但是记忆仍是无法抹去。名字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不仅仅是交往过程中起到互换信息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融进了人的希望和感情。
名字对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不可抵估的,自古以来,人们对姓名有许多说法和很多词语,如“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名声显赫”、“闻名遐迩”、“名声远扬”、“大名鼎鼎”、“名声远扬”、“名扬四海”等等。更不用说流行于现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大腕明星,对其名字的崇拜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一个名字即是一个人的化身和力量的象征。而一个成功者的前提首先就是有一个好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总要为自己选择一个佳名,甚至不惜代价起笔名、学名、艺名。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名字走运或背运的轶事,有些虽然近于荒唐,但从中却可以窥见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清顺治十六年,昆山人徐元文殿试成绩不错,但并不是优等。只因为顺治帝认为他的名字好,本人也仪表堂堂,便钦点他为状元。乾隆五十年,乾隆帝在审阅主考臣呈上的前十名试卷时,发现有一个叫胡长龄,不仅欣喜异常,钦定胡长龄为状元。原来,清朝统治者是北方游牧民族,即“胡人”;而乾隆帝此时已79岁,正向往长寿,所以要借这个名字求个吉兆。光绪三十年,直隶人刘春霖参加殿试,成绩平平,本来取在末等,因为他的名字“春霖”是“春雨”之意,再加上他的姓与“留”字谐音,恰与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恩泽永垂、流芳百世的心境相合,便将他升为状元。
也有因为名字而倒霉的,明嘉靖二十三年,原先预定的状元是吴清,只是听起来像是“无情”,无情无义怎么能做状元?于是只好撤换,吴清便做了自己名字的牺牲品。无独有偶,永乐二十二年,殿试的结果,状元是孙日恭,榜眼是邢宽。可是发榜时,邢宽成了状元,孙日恭变成了第三名。原来,日、恭二字连在一起象个“暴”字,永乐帝认为不祥,便让他屈居第三。那么谁做状元呢?永乐帝觉得邢宽这个名字好,“邢”政宽和,必得人心,于是便让邢宽取而代之。清同治七年,江苏人王国钧殿试成绩优异,被初定为一甲,但慈禧太后觉得他的名字与“亡国君”谐音,太不吉利,便将他打人第三甲。
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为虫。由这些一名定终身的例子可以反映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态,即人们都喜欢含义吉祥、美好、典雅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往往可以先声夺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能不战而胜。比如有三个姑娘,分别叫张大妞、李秋兰、徐莎莎,这三个名字会给我们留下迥然不同的印象,我们可以透过名字想象出这三位女性的外貌、性格、身材、举止,甚至可以推断出她们的家庭出身和文化层次。也许事实与名并不相符,但名字已给人先人为主的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对人的客观评价,名字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广大的家长,为您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吧,好名伴人一身,通过名字的蕴义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名扬四海,流芳百世。
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为虫。由这些一名定终身的例子可以反映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态,即人们都喜欢含义吉祥、美好、典雅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往往可以先声夺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能不战而胜。比如有三个姑娘,分别叫张大妞、李秋兰、徐莎莎,这三个名字会给我们留下迥然不同的印象,我们可以透过名字想象出这三位女性的外貌、性格、身材、举止,甚至可以推断出她们的家庭出身和文化层次。也许事实与名并不相符,但名字已给人先人为主的印象,直接影响着社会对人的客观评价,名字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广大的家长,为您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吧,好名伴人一身,通过名字的蕴义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不断进取,名扬四海,流芳百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取名改名遵循的原则
下一篇:取名改名遵循的原则